康美人
Home
康美网站
历史背景
林氏族谱
康美族谱
康美世系
康美光芒
林氏文物
康美人特质
康美家讯
Contact
康美人
Home
康美网站
历史背景
林氏族谱
康美族谱
康美世系
康美光芒
林氏文物
康美人特质
康美家讯
Contact
Home
康美家讯
作者:林美云 (系康美第18世孙) 日期:2024年08月01日 06:37
作者:林美云 (系康美第18世孙) 日期:2024年08月01日 06:37
“
参天之木,必有其根;怀山之水,必有其源;人之有祖,亦犹是焉。
”
——
清
·
张澍《姓氏寻源》
这句话让我感同身受,意思是:耸入云霄的树木,一定有其根基;环绕山陵的洪水,一定有其源头;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祖先,万世万物也都有其根源。
一、启程 大概在1920年代末,我的祖父一家五口离开福建东山岛前往新加坡。当时祖父已是不惑之年,带着我的祖母和三个年幼的孩子(我的两位伯伯和大姑妈)背井离乡。
1930年以后,我的三伯、四伯和二姑妈相继在新加坡出生,而我的父亲则是排行第五,也是最小的儿子。 在新加坡,祖父从事石材工作,从墓碑工作室收集的碎石筛选后,再转售当地工地修马路。虽然是无本生意,但他每天都非常辛苦地在灼热的天气下干体力活。先辈和朋友对他的印象是“每天看到他拉着盛满石头的木车步行去工地”。后来,只有年纪小的爸爸帮忙在后面推木车和筛选石子,生意也因当时新开的石矿影响一落千丈。
1957年,73岁的祖父与世长辞,而父亲当时只有十九岁。 我没见过祖父,只依稀记得小时候在大伯家看过祖父母的照片和神主牌,同时记得他们的神主牌上写着“福建东山”。然而,我曾听闻祖父来自诏安几都(以前是诏安五都康美村),这令我疑惑。我们对祖父的家乡知之甚少,只听说他寄钱回家乡并告诉爸爸,初夏早晨可以吃到家门口的荔枝。
二、过程 上中学时,老师在外国文学课上讨论一本英文书,名为《根》。借此探讨我们华裔的名字如何来源于家谱。对我而言,我的祖父从中国来到新加坡,我是第三代新加坡人,许多同学也有类似的经历。由于我知道祖父母的名字和祖籍是福建东山岛,我曾以为自己已了解自己的祖先,这就足够了。
2005年7月,我们一家人到厦门旅行4天3夜。父亲说我们的老家东山岛就在附近。然而,当时网络资源有限,且没有高铁,交通不发达,我们打消了去东山岛的念头。我们也不清楚祖父的家乡在东山岛的确切位置。即使我后来在2010年在苏州工作一年,偶尔看到东山岛的资料、规划图都未能确立我的家乡地点。
几年过去了,我们仍未成行,但心里总有牵绊。 直到2019年8月,我的一位朋友告诉我,她回到外祖父的家乡并意外发现有个做“宰相”的先辈,这勾起了我的兴趣。回家后,我就问父亲是否记得祖父提过故乡的名字。他不确定地说,“好像是康美”。根据这些信息,我开始在互联网上搜索并找到漳台族谱对接网站,我看到《康美林氏志谱》的附录上写着一系列的人名。我在“十二、周士堂二房十二世义公世系 2、十六世水赶,十七世才荣、才成、开路,十八世友宝,居新加坡(见谱第294页);”找到了祖父的名字,他是属于周士堂二房十二世公义世系的第十六代,而两位伯伯是第17代。同时,还有不认识的一位伯伯和一位堂兄都居住在“新加坡”。但我不理解这些名词和意义。我们认为我们找到了祖父的故乡。
后来,因为一些事和疫情的关系,我们又耽搁了故乡之行。 2024年初,我们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在11月去漳州东山岛寻亲,看看祖父的故乡。我们看了很多有关东山岛和康美村的视频和文章。但我询问一个寻根团体的博主有关《康美林氏志谱》的附件。博主建议我们联系新加坡林氏大宗祠九龙堂,因为我祖父是他们的会员并参加过他们的活动。可我询问时,他们说没有收藏以前的记录。由于打不通康美联谊社的电话,我尝试再询问九龙堂有关他们的联系方式,但无果。
同时,我在微信“东山比干文化”公众号读了《康美村林氏源流》的文章。这篇文章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。我在“东山比干文化”公众号留言,简单介绍我的祖父来自康美村和堂号,并询问是否有康美村的联系人。在林松峰主编的帮助下,我得到康美村老年协会会长林细成的微信、电话联络方式。林细成会长通过《林氏族谱》和《康美林氏志谱》核实了我祖父的名字,并让我联系我的宗侄林双福,他也是康美村老年协会副会长。林双福把我堂哥的微信发给我。堂哥排行最小,他们家有五个兄弟姐妹。根据族谱,我们的祖父是兄弟。堂哥记得童年时父母告诉他还有一位堂祖父去了新加坡,之前寄过钱交代他父亲帮忙维修房屋之事,其它都不清楚。我们的祖辈所住地就在太师公祖庙的背后,后来房屋都倒塌了,只能围上石块做围墙至今。 可是我的父亲排行最小,没听过祖父和伯伯提起东山岛或康美村的人与事。
三、旅程 今年7月初,我们姐妹俩临时决定在7月中旬前往福建,同时计划到漳州和东山岛寻亲,比原先计划的11月提前了4个月。我们做了一份简短的回乡攻略,主要集中在东山岛和康美村。
7月18日,我和妹妹第一天抵达厦门后直接去了漳州,下午3点,我们前往漳州古城,原本计划去看看漳州林氏宗祠(比干庙),但到了大门安保人员告诉我们已经关门。第二天早晨,我们再次尝试前往漳州比干庙,但保安又告知我们当天开会,仍不得入内。希望下次来的时候能有机会参观我们漳州比干庙。 中午,我们乘车前往东山岛的铜陵镇的酒店,并去了南门湾游玩。
7月20日,堂哥和侄孙来到酒店接我们,带我们去康美村。虽然是第一次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,但由于之前看了许多有关康美村的视频,每个角落都让我们感到熟悉。按照闽南习俗,堂哥家准备了加了两粒蛋的红糖面线款待我们,以示洗尘与吉祥之意。然后,我们参观了祖厝和康山书室太师公祖庙。再从南门进入康美古堡。 他们向我们介绍了堂祖父在“破四旧的年代”保护了一块元代时期“三官大帝”石像的故事。 接着,我们经过林氏宗祠,来到坐落于古城堡内中央位置的林氏家庙。林细成会长向我们介绍了家庙前的认祖石。我们被家庙屋顶美丽多彩的剪瓷雕所吸引。大殿四面堂梁上分别悬挂着“岭南方伯”“父子进士”“陇西中丞”“三世尚书”“两代乡贤”“明经”“元戎”“父子文魁”等牌匾。我们也简单地看了一些展览,主要是来之前已经做了功课。然而,最具震撼力的是祖妈井上的四个字“饮水思源”。走出北门,我们来到了林日瑞纪念馆(也是忠孝堂)。
到了康美村,我后悔了。我不禁后悔回来得太晚。也许我想多了,但我明白为什么祖父给所有的孙子取名时都用“美”作为中间名,这可能是为了纪念他的故乡康美。 之后,堂哥和四位侄儿带我们去西埔吃饭接风,我们还见到了开大排档的二堂姐。席间,长辈们提到我们的祖辈,包括祖父在内,曾是铜陵镇里三家出名的糕点师傅之一,可惜现在无人继承。同时,我们也互相了解了亲人的情况。 下午,我们同堂哥和侄孙一起游览了乌礁湾、苏峰山和马銮湾。晚餐时,四位侄儿的家人也一起到二堂姐的大排档,好不热闹。
四、结语 这次短暂的三天旅途停留,让我们姐妹对祖籍东山岛产生了浓浓的亲切感。尽管探亲时正值伏天,加上台风来袭的气压,盛夏阳光灼热如新加坡甚至更加炽热,但美丽的海岛景点和热情的亲戚让我们倍感温暖。我们自嘲自己是注定作永久岛民,无论在新加坡还是东山岛,都有阳光和温暖的气候,尽管我们还是不喜欢潮湿的天气。
这趟旅程象征着“祖父的回程”,因为他当年已无法再回到故乡。对于我们这些在海外出生的第三代新加坡华裔而言,在某个时刻会有一种“寻根”情结,开始寻找先辈的故乡和祖先,了解自己的姓氏源自何时何地,以及先辈们为何背井离乡。我们想知道故乡是否有亲戚,这也是为了了解我们的文化和根源。与其说这是一趟寻亲的旅行,不如说,我们是在寻找自己的根。这趟旅程让我们从现在了解了过去,从过去看见了未来。
作者:林裕德,(系康美第19世孙) 日期:2024年8月15日
作者:陈汉波(前东山县图书馆馆长) 日期:1994年4月2日
报导:林佳恩博士 (Ken Lim) (系康美第20世孙)日期:2024年8月20 日